暮去朝来

磕cp使人失智。

罗宾镇魂曲:杰森·陶德的故事

夕颜:

阿忒洛玻絲:



以前翻的那版现在回头看有些实在翻的太不人话了。外加我自己把访谈从BD里压了出来,所以重发一版完全版的文字翻译。明年应该能把整个访谈视频做出来,应该(




——————————————




1988年,美漫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漫迷被赋予决定一个角色的命运的权力,一个他们挚爱的角色,罗宾。




这是关于他的故事。




罗宾镇魂曲:杰森·陶德的故事




杰森·陶德为此而生。因为迪克·格雷森升格为夜翼,而人们觉得蝙蝠侠的身边需要位罗宾。




之前罗宾已不再是蝙蝠侠刊中的一部分。蝙蝠侠单干了一阵,而我们马上意识到没有罗宾的蝙蝠侠并不是个健全的角色。




我们刚把杰森·陶德引入漫画时,他差不多就是个迪克·格雷森的复刻。他也是马戏团出身,穿着马戏服战斗,活泼开朗,非常非常像迪克·格雷森。




我想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蝙蝠侠与罗宾的形象早就根深蒂固。那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因此你也不会想节外生枝,特别是在那个时代,毕竟他们早已大获好评好几年——好几十年。




因此在迪克·格雷森独立后,把一个与他有相同基本技能,相同起源,相同背景的小子引入他原来的角色,你不会觉得有太大改变。




之后,在经典的——对现今的漫画而言是种经典,不过在当时,是天大的事。他们创作了个宏大的短篇,无限地球危机,它改变了整个DC宇宙,也给了他们一个任意改变角色的机会。在这场大危机过后,角色们都面目全非。




 既然我们通过无限地球危机重启了整个DC宇宙,杰森·陶德也有机会做回了他自己,不再是迪克·格雷森的复刻。




就杰森·陶德而言,他不再是马戏团出身。他的父母也没像迪克·格雷森那样死在马戏团。他是个孤儿,那种很强硬的街头小子,第一次遇见蝙蝠侠时他正试着撬走蝙蝠车的车胎。




这就是蝙蝠侠第一次见到他的情形,他从这孩子身上看到了天赋,看到了侵略性,这些特质也许会将他带入歧途,而这也是布鲁斯·韦恩,蝙蝠侠,决心将他纳入羽翼之下的瞬间。




这就是我们的新罗宾,我想从最开始就有很多人不喜欢他。




在任一媒体上,想要更改惯例,都不免担心随之而来的反对。因此,将罗宾这样确立了数十年的角色改头换面,显然是次冒险。




而这也是你在漫画中能见到的最有趣的角色演变之一。




这事就开始有趣了起来,因为罗宾忽然不再是那个正直的男孩,他很执拗。如果你想把一个执拗的角色塑造成英雄,这活儿就比较棘手。你不能把他们塑造的太难相处,否则观众就会不喜欢他们,或者某种程度的不承认他们。我不清楚是否有人刻意将杰森·陶德如此塑造,但结果就是这样。




在我印象里,他不怎么受欢迎,不过他确实呈现了自己的人生。




后来他们开始着手创作一个挺长的故事,“家人亡故”,而丹尼之前就已经开始埋伏笔,就在——我想我该引用他的原句,毕竟我听他说过无数遍,“我们把他塑造成了十分讨人厌的家伙。”之后。




我想这以后他真的成了个讨人嫌。




我觉得丹尼确实有些疯狂的念头。既然人们看起来不大喜欢他,既然我们收了一堆经典的恐吓信……在那个年代确实会有人像这样写了还寄出来,他们写下了自己有多不喜欢杰森·陶德。于是他走进办公室,说,“他们会觉得干掉他这个主意怎么样?”一番争论之后,他们决定试试这个点子,还不仅仅只是干掉他,如果我们把选择权交给那些口口声声说不喜欢他的粉丝?让他们拿出点实际行动来。如果他们真那么讨厌他,就给他们这个权力干掉他。而我想这就是杰森被往不讨喜塑造的源点。




自亚里士多德及其诗论的诞生,自希腊戏剧的崛起开始,故事便是剖析变化之学说。人们如何变化?又为何止步?文化如何变迁?又为何停滞不前?我们总为变化着迷。我们从不讲述那些一成不变的事。因为毫无乐趣可言。




我想事已至此,编剧们觉得杰森这个角色没有起到他应有的作用,于是他们开始思考解决方案了。




我们一致决定,我们会——如果我们能找到实现这个想法的办法,我们会让读者来决定杰森·陶德的命运。我想在我心里成型的是,至少我们将就此写个故事。大写S,故事。




罗宾能活下去吗?




你来决定 




整条故事线逐渐发展至杰森被小丑用撬棍毒打——这大名鼎鼎的一幕发生在仓库里。小丑打得他快咽气了,留他原地等死。蝙蝠侠冲去救他。他差不多快赶上时,仓库爆炸了,杰森就在里面。蝙蝠侠挖开碎石,把他拉出来,抱起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这期漫画实际上停在仓库爆炸那里,留下两个号码:打其中一个1-900的号码他能活下来,打另一个1-900则会死。




电话公司不会允许我们用上"死亡"这个字眼。也就是说,他将幸存,或者如果你打另一个号码,他将无法幸存。




打一个电话要50美分,因此除非你坚信自己的选择才会投。他们接到了一万多个电话,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量。主创团队想方设法构架了个两个结局能互替的故事,而两个结局都准备好随时付印。




投票起始:1988年9月15日




投票截止:1988年9月16日




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晚上7点,我妻子玛丽·弗兰和我在办公室里。我们和电话公司有个协议,打电话过去就能知道投票数。




他们把他投死了。这是他们导向的结局。所以这就是罗宾之死。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应读者所求。




我以为最大噱头就到此为止了。我和玛丽·弗兰离开办公室去吃晚饭。可接下来有差不多整整三天,我都在办公室里接电话。我们收到了海量的反馈。很多人的反应看起来都像是没有意识到这不是他们从小看到大的那个罗宾。




如今,漫画里角色死亡随处可见,可在那个年代,你知道,即便已是80年代,角色会死,但不是这类角色。这类重磅角色不会死,尤其还是个小孩。




好吧,首先,让我回应下大家的震惊。我希望大家记住一点,我们不是真的杀了个孩子。这只是纸笔上的事。只是个故事,虚构的故事。那阵我衣服的翻领上钉着蝙蝠标志而非惯常的嬉皮和平章,在第五大街的熟食店里,有个家伙问我为什么有这个。我告诉他我是谁,他大喊,"嘿!就是这家伙杀了罗宾!"




我想我们都很震惊。当知道他被投死时,我们多少都吃了一惊。




我们的公关当机立断决定不让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上电视。那时我还提出异议,不过现在我很庆幸,因为我每晚都坐电车去苏荷,而我不想让自己的脸被打上“杀死罗宾之人”的标志。再说有些粉真的很愤怒。




这是——我一直觉得这是个错误。这就是那种——失控了的事,我们全都被卷进去了,还任由这个错误发生。我觉得从很多方面来说,我们都还没由这件事中完全恢复过来。




杰森是存是亡这件事我们本身没什么偏向,不过我觉得杰森的死盖棺定论时大部分主创都不失望。




这是漫迷投票决定的。事到如今依旧有个争论点,有人反复拨叫一个号码许多次,基本全是他打的,并且,我猜,是他迫使角色去死。




好吧,我听说是个住在加州律师用苹果机干的。当然我明显不会有过硬的证据,不过我听说有人用电脑编了个,我猜,隔几分钟能自动拨号的程序。既然两个选项只差65*票,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就是那个家伙……是他杀了杰森·陶德!




(***实际上是72票***)




找到那家伙就能脱身了。




是的,没错,都是他的错。




现实点说,本质上,我们就是神。如果我们不打算干掉他,无论读者怎么写信抗议,我们说结果是什么就是什么。




这件事对我产生的即时效应便是它改变了我对这份营生的看法。我曾以为自己是某种偏门边缘文学行当的编剧兼编辑,这件事之后,我意识到其实我是现代民间传说的管理人。哦。




这个关于死亡的故事以及这场死亡表决,还引出了个有趣的辩题,我们的读者是否嗜血,以及我们这样做的方式是否促使了血腥暴力。当漫画基调向更黑暗暴力发展时,揪着这事当借口就更方便了,“他们不该这么做。他是个象征。他们不能伤害他。”




回过头来看,我觉得这是个更好的选择,一个更有趣的选择。如果他活下来了,这不过是场漫画里随处可见战斗。可一旦这样的角色死了,由此而引出更为复杂的信息绝对会使这本更具有趣味性。




我在漫画社区里给出的承诺是,“只要还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他是不会回来的。”我们想要一些永久性的死亡。我的意思是,大家都会死而复生,这是个漫画用烂的梗。我有点怀疑其他编辑们会不会被这条规则束缚,不过他们也不该被其束缚。




不过之后轮到我接手蝙蝠侠刊的时候,我的第一个提议是,“我想把杰森·陶德带回来。”




事实上这点当我们在无限危机中复活杰森时被指出过,无限危机连载时,各种访谈面板上都有人找到我说,“把我的50美分还给我,我为了让他死才投票的,现在你们又把他复活了。你们该把那50美分还给我!”而我的回复则类似于,“要知道,我很高兴你们这么想。”我还说,“我也投了他死,不过猜猜然后怎么?我没拿回我的50美分,你们也拿不到。”




你得问问自己这个,一个杰森·陶德版的夜翼会是怎样的?他会变成怎样的人?这些问题在当时我没提过,可在我推演角色时一直会想这些问题。这任罗宾能长大吗?不能。他已经死了。可作为一个编剧,轮到我负责角色时,我决定某种程度上延续他的本色。因此他将是一个——用最恰当的概述,他是个被人恐惧的好人。




当我们将杰森·陶德以红头罩的身份重新介绍给读者时,我有点惊讶那么多的读者喜欢他。像喜欢一位英雄那样喜欢他。基本上,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来形容,就是他们觉得他很酷。可这不是我的本意。




这说明的对于大部分现代读者而言,反英雄很有吸引力。这只是——时代不同了。要知道,小丑毫无理由地成了个精神错乱的疯子是一回事,他只是扭曲了,而现在,我们有了红头罩,这个角色身上则有更深层的蕴意——他不仅是个扭曲版的蝙蝠侠。他还是个蝙蝠侠造就的蝙蝠侠。




我相信我们去看电影,看艺术,看漫画,是为了看文化中衍生出的梦想。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都有不同的文化梦想。




就故事叙述者来说,这就会把我们引往一个方向。一个有趣的方向。以这里的蝙蝠侠为例,他不是单纯的在追捕罪犯。他追捕的是他的儿子,他的义警同伴,他对蝙蝠侠而言,只是走得太远了。




我认为他是反派。我想他过线了,他已经失丧失作为一名英雄的底线。他所秉持的是为了正义可以不择手段,我不认为这是真正的英雄会有的态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分想与反派产生共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分会对生活中规范约束有些许不满。这类角色的用途之一便是给你一个摆脱束缚的幻想空间。




这是一个更严酷的世界,而我想杰森·陶德将不只是个反英雄了。他正跨过更大的一条线。蝙蝠侠不会跨过那条线杀死罪犯。杰森·陶德会。




我觉得红头罩之下里把杰森·陶德作为反英雄引入意义重大……它又一次指出并强调了一个观点,蝙蝠侠视杰森·陶德为他最大的失败。




这位反英雄因当年的谎言怒火中烧,他也渴望将其表现出来。杰森·陶德和红头罩的角色是想将旧有文化的解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他将这点具现化了。他不再是那个可爱的小助手。




我才收到一张仿杰森·陶德有期封面的明信片,是张红头罩的封面。他们是这么干的,他们让杰森·陶德拿着红头罩,原图中,头罩上反射着蝙蝠侠的脸,而实际上,他们把我的脸叠在倒影上,写到,“不,我不是个反派,让我重新成为英雄!”




现今的杰森·陶德诞生于几个简单的想法,比如,“让我们把他写成个街头小子。写成个难搞的小鬼。写成个叛逆小子。”如今他已经变成了另一个DC宇宙中成熟的角色,在蝙蝠侠系列中起到了充分的作用。




那些扔在不停被出版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而这既是对编辑而言最棘手的事,也是让这成为最有趣的工作的理由之一。






评论

热度(121)

  1.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